放鬆技巧練習-1
蔡東杰醫師
養全診所院長
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
2013/04/16
當我建議病人學習放鬆的技巧時,病人常常會回答我:「有啊!我都看電視、上網來放鬆。」其實上看電視和上網過度的視覺刺激,不但無法放鬆,反而會讓人更緊張。
為什麼學習放鬆的技巧這麼重要?我們可以從生理反應和狀態現象來瞭解:
一、 生理反應:所有脊椎動物遇到危險的求生本能,就是「戰或逃(fight or flight)」的反應。交感亢奮、腎上腺素大量分泌,以應變緊急狀況,而這樣的本能反應一直時人類生存所必須的。現代人壓力大,但應變壓力時並不需要大量的體力,以至於過多生理亢奮的反應在身上殘留。於是就可能出現心悸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頭痛、肩頸痠痛、頻尿、便秘、拉肚子、以及失眠等等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。
二、 狀態現象:當人處在一個特殊的狀態,會包括情緒、思考、生理、以及行為等四個面向。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,人會出現焦慮的情緒,思考變得沒有彈性,身體會呈現交感神經亢奮,行為顯得焦躁不安。而這一整套的狀態是必然連接在一起的,焦慮的人不太容易告訴自己:「慢慢來,沒關係。」,也不太容易放慢心跳、呼吸,或讓肌肉放鬆,也不太容易放慢動作。
而所謂的學習放鬆技巧,指的是藉由一定的練習過程,而能將原本過度交感神經亢奮的生理反應緩和下來,例如:心跳、呼吸變慢,肌肉放鬆,血壓下降,進而引發情緒放鬆,想法變得有彈性,行為從容不迫等放鬆的身心狀態。這個學習的過程包括了三個階段:一、反覆練習以真正體會到身心放鬆的經驗,二、在放鬆的狀態下,記得內在訊息(internal cues),例如:放鬆下的生理反應,三、在原本會引發緊張的情境下放鬆下來,克服焦慮造成的不便。整個過程就好像學騎腳踏車,剛開始要在安全的空地練習,直到掌握到如何前進、轉彎、剎車的技巧。熟練之後才能騎到交通量比較小的馬路上,練習臨場的反應。最後,能夠自如地上路,隨心所欲地騎到自己喜歡的地方。而病人常常跟我說:「蔡醫師,我照你的指示,緊張的時候做放鬆練習,但是都放鬆不下來。」我的回答是:「放鬆不下來是理所當然的。在還不熟練放鬆的技巧之前,只能在最輕鬆的環境下練習,否則就好像在大馬路上學騎腳踏車,那是非常危險的。」
而可以達到身心放鬆的技巧很多,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開始練習。往後會再仔細介紹各種不同的練習方式。